当前位置:首页食品资讯中国食品警惕!买到假冒品牌奶粉,如何维权?
核心提示:2024年12月,12315指挥中心接到消费者投诉,称其在靖远某母婴店消费160元购买的“XX牌”奶瓶及奶嘴,扫描外包装防伪码查询均为假冒商品,希望依法查处,并退赔费用。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靖远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共筑满意消费”主题,精心甄选出2024年靖远县五大消费维权典型案例向公众发布,以提升消费者维权意识,倒逼经营者诚信经营,提高商品与服务的质量,一同营造令人满意的消费环境。
2024年12月,12315指挥中心接到消费者投诉,称其在靖远某母婴店消费160元购买的“XX牌”奶瓶及奶嘴,扫描外包装防伪码查询均为假冒商品,希望依法查处,并退赔费用。
靖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12315指挥中心投诉单后,执法人员立即开展核查,经该产品经商标权利人辨别,确认为假冒产品。双方达成赔偿协议,商家退货,并赔偿投诉人500元。同时,将线索移交至执法队,责令其停止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并根据情节进行立案查处。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挑选出正规渠道,仔细甄别商家资质,保留好购买凭证。一经发现问题,要及时与商家沟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商家销售假冒品牌奶瓶,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六条,“经营者向消费的人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义务。经营者和消费的人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营者向消费的人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强制交易。”同时,根据《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九条“销售者销售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商家行为属于典型以假充真,应承担对应法律后果。
[食品资讯搜索] [加入收藏]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巴西“假咖啡”引发争议:消费者怎么样分辨线; 大连公布食品流通环节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典型案
韩国发布《食品等的标示、广告相关法律》部分修改单,用信息通信网对食品标签广告进行监控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37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5年第8期)
【大会日程】2025第十届食品安全质量安全管理大会暨食品安全合规与风险管理交流会
同期论坛反响热烈 Asiamold Select同期论坛获业界盛赞,2026年3月邀您共启智造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