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快乐猴8月29日在杭州开出全国首店,原本计划开业时就来探店看看的,结果那阵子去了成都,顺便在四川呆了一阵子,回上海后就过来看了看,感受一下美团的硬折扣超市体验。
超市位于杭州拱墅区大关地铁站附近,出地铁大概300米就到了,店面处在两条主干道的交汇处,附近有很多成熟的居民小区,选址很好。
店面装潢最简单,外观方方正正,我特意走了一圈,面积大约500平米,外墙面装潢采用简洁的美团黄,直接注明美团直营超市,口号是“好物不贵,快乐加倍”,看出来,美团并不想把这个超市的心智完全定位在便宜,而是希望突出品质+性价比,走质价比路线。
我是9号中午到的杭州,来后睡了一觉,吃过晚饭就赶了过去,大约20点到店,逛到21点半打烊离开。
一个半小时逛下来,最直接的感受还是便宜,比如快乐猴自有品牌的纯净水,550ML装12瓶零售价7.9元,每瓶划下来是0.66元,大约是我们日常在路边小店买农夫山泉、怡宝的1/3。
30个一版的无抗生素鸡蛋,重1.6Kg只需要11.5元,划下来每个鸡蛋大约0.38元。
330毫升的罐装可口可乐,6罐装卖9.9元,划下来每罐1.65元,这个价格比电子商务平台大多数价格都更低了。
我自己平时购物少,对大部分商品的价格都没概念,所以特意也查了下对应单品的网络售价,对比下来,店内的定价大多数都是品牌零售价的7折左右,确实是比较硬的折扣了。
昨晚在里面呆的一个多小时里,店里基本上维持在100人出头的客流量,这是非工作日的临近打烊时间,高峰期应该是下午5-7点,目前店内客户主流还是20-45岁的年轻人,零星有些70岁左右的老人。
逛到后来,旁边有个老太太在红薯区转了又转,她拿起一袋(网兜装)红薯,用手抠掉尾部的皮,看到里面白白的肉说:“质量还可以”。
我说,“价格也不错吧”。她说,“这袋子口开了,不知道重量够不够1千克呢”。
我说称一下就知道了,顺便拿手里掂量了一下,“嗯,挺沉的,感觉差不多有两斤吧”。
店员告诉她,“你手上这袋已经开了口,我们是不正常售卖的,因为担心重量不一致,可能会导致客诉,如果你需要的话,可以半价拿走。”
年轻人都在感叹“便宜”,谁能想到她会抠开皮看肉,还会注意到网兜开了口,关心重量会不会有差距。
我9日晚上去的时候,店内大面积售空,尤其是水果、蔬菜、冷鲜肉、冰鲜海鲜和烤鸡肉区。
第二天下午又和朋友去了一趟,当时是下午2点半左右,进地铁时还好好的,出地铁就下起了大雨,我们在地铁口等了一会儿,雨也没见停下来的迹象,这时候突然来了个穿美团骑手衣服的年轻人,问道,“你们要伞吗,六块钱。”
我大喜过望,但不敢相信自身的耳朵,跟他确认是六块钱一把,小伙子说他平时送外卖,这会子下雨了就来地铁口卖雨伞,这个定价让人
感觉他不是个骑手,而是个天使。他头上戴着饿了么的头盔,我好奇问是哪家的骑手,他说是饿了么的,我说,“以前跑美团,现在改饿了么了吗?”
到店里时,大雨还在下,店里客人还是不少,逛了一会,发现一对母女有点面熟,仔细一看,原来她们刚才也在地铁口避雨来着,我就问她们,“你们也是特意过来逛超市吗?”
她们也认出了我们,答道,“那倒不是,我们是来这边玩儿,顺便进来看看。”
在店里还看到农民工大哥,也有看到饿了么骑手,当时以为超市已经上线了线上平台,打开手机一查,别说饿了么,连美团闪购也还没上呢,来的骑手只是消费者。
不过,如果快乐猴能持续满足老人、骑手、农民工们的需求,那它就真的成功了。
其实店面不大,500多平一个小时足够逛的清清楚楚了,我甚至清点了店内全部的产品,并且记录在了备忘录里(下面的截图比较长,没耐心看完的话能够迅速滑下去,非从业人士实在也没必要细看)。
总共大概250个细分品类,大部分品类又会有多个品牌、规格的商品,比如水、鸡蛋、肉类、大米、果饮、面包、牛奶、酸奶等等就有很多不一样的品牌、规格、包装的SKU,按SKU计算,大约在1200个左右。
还请点了店内的货架(以一个隔断区为一个货架),包括冷柜在内总共大概140个货架,每个货架有1-5层不等,平均每个货架3层的线个货架格子,需要说明的是,冷柜大部分是多个连在一起,我是按柜门分开统计,所以基本上能计算出来,每个货架格子上大约摆放了3个SKU,每个SKU会有多个库存单位。
第二天继续去,主要是想看看生鲜品的卖相,因为9号晚上去的时候,生鲜基本上全部卖空了。
超市是个极其依赖动销率的生意,客流旺盛+货品好+性能好价格低,生意自然就好,产品动销率就快,生鲜品的新鲜度就能保持在高水准,进而带动稳定的复购,客流就会持续旺盛,于是形成良性循环,这样又能反过来提升超市在供应链环节的议价权,所以实际上它也有自己的双边网络飞轮效应存在,只是不像互联网那样强烈而已。
而超市的稳定客群主要依赖生鲜品类,因为它们的消费频次够高,花了钱的人品质和价格的感知最明显,所以要保持整体的动销率,就需要在生鲜品类下足功夫。
我没有用过里面的东西,单纯从卖相也无法判断商品品质到底怎样,不过店面已经开了十几天,从客流量能看出来目前运营还是很不错的,如果3个月后仍然能维持这个水准,那么这个店基本上能判断就是成了。
尤其是在保证好的卖相、正常品质的前提下,便宜是美团暂时的补贴促成,还是另有原因。
经过仔细的比对和一些交流,我发现它的便宜是可持续的,至于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首先说为什么是可持续的,像7.9元12瓶装的水,那是快乐猴自有品牌的,这个定价直接找源头工厂定制,其实就是有不错的毛利率的,绝对没问题,像坚果、粮油、卫生纸等许多单品,都是快乐猴或小象、象大厨自有品牌(都是美团自己的牌子),这一些品牌的定价实际上在小象超市就是这样。而一些外部品牌的单品,我也特意查了下,基本上小象都有同款,价格也差不多,或者少数比小象还略低一点点,那么至少说明它们都是有还不错的毛利的,因为小象超市已经接近盈亏平衡,若不是因为持续开城和旧城前置仓网点加密,早就已经盈利了。
然后说说原因,为什么它能做到比市面上的大多数渠道更便宜,还可以跟网络渠道比价而毫不逊色。
第一个原因,应该是自有品牌,而且它的供应链肯定跟小象是复用的,等于一开始就享受了超级渠道的待遇(小象的年销售额已经差不多400个亿)。
第二个原因,是砍掉了层层经销环节,所有商品都从品牌源头直采,甚至工厂直接定制,压缩了成本。
第三个原因,是利用选品+性价比锁定动销率,从而确保在较低定价和毛利率基础上,生意还能持续运转下去。
当然,补贴肯定也是有的,比如开店送优惠券,会员免费注册消费满99送优惠等等,这些都可以当做营销获客的经营成本,是随着客群增加边际成本递减的。
快乐猴二店已能在地图上查到,同样在拱墅区,具体在米市巷街道湖墅路204号。
这个生意显然是对标盒马NB、奥乐齐的,不过目前刚刚起步,还很难说最终会怎样。
我第二天去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些美团的工作人员,不是店员,可能是总部来调研的,我听到有一位女士说,“有些商品,即便盒马NB降价了,我们也不一定立即跟进的”,她可能在聊商品运营的差异化策略。
这里面其实展示了社区折扣零售这一商业模式的第一重挑战,就是惨烈的竞争环境。
美团能做的,实际上盒马、奥乐齐、京东、永辉都在做,而且可能更多的巨头会进入这个赛道。
第二重挑战,是供应链管理能力,小象现在做得很好,我个人也是小象的重度用户,但感觉它在选品、品控上更多是稳定,并没有到惊艳的程度。
这个实际上可能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我的感觉是,小象和快乐猴走的还是中间路线,就是品质中上乘但价格非常存在竞争力,做的是大众化市场,而山姆和开市客实际上走的是偏高端路线。你要走高端路线,价格就不可能特别存在竞争力,只能比较有竞争力。
对于美团来说,无论是从用户心智、规模还是愿景,除了大众化市场,它别无选择,但恰恰这个圈层是这个本就竞争非常激烈的赛道里最惨烈的部分。
第三重挑战,是折扣零售又是个微利的商业模式,折扣+零售,一听这名词它的毛利高不到哪里去,而且这还是个重资产模式,从门店租金、运营、销售、采购、仓库、货损、管理、库存,哪个环节都在吃利润,所以这对于美团的精细化运营会是巨大的考验。
零售的本质,是把合适的商品,以合适的价格、合适的方式,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交付给合适的顾客。
从消费者视角来看,它创造的价值包括选择价值——为广大购买的人筛选商品组合,金钱价值——为广大购买的人节省金钱和时间,体验价值——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安心、愉悦的购物体验。
低成本供应链管理又涉及到销售规模、商品开发、精细化运营;高效率获客和维护用户关系又涉及到商品定价、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履约与售后服务体验等。
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商品零售市场,规模以50万亿计,虽然竞争惨烈,但是只要在里面站稳脚跟,拥有一席之地,还是能赚到大钱的。
而截止到2024年底,美团的交易用户规模超过了7.7亿,阿里、拼多多都在10亿左右,京东也可能在6亿左右,所有这一些平台的用户规模都超过了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从用户全生命周期运营角度来切入零售大市场,是每一家平台都需要面临的根本问题。
以美团为例,如果它停留在餐饮外卖、路边小店日用品的平台聚合模式,对于美团来说确实是高毛利且可以充分复用即配运力资源的,但是
天花板肉眼可见就到了,从根本上讲,它们无法充分满足近8亿消费者日常的商品消费需求。
即便增加了闪电仓的供给,花了钱的人高频生鲜、稳定且超高的性价比日用品的需求也是没办法被充分满足的,从创造更大用户价值的角度来看,美团做这些重资产的自营超市,是必然选择。
实际上,投资领域有个问题,就是公司顺的时候,做什么似乎都是对的;公司逆境时,好像做什么都不对。
公司真正犯下的错,往往在顺境时,而逆境时做出的少量选择,往往是精挑细选的必选项。
其实我们投资也一样,往往是账户不停地改进革新高时,头脑发热心态飘了容易犯下致命的错误。投资不顺时,更需要逆向思维,
人弃我取,人取我弃,当然,根本上还是看自己是不是能看懂一项业务的商业模式。
至于轻资产还是重资产,其实也看最终的盈利模式,山姆和开市客都是典型的重资产,但它们本质上靠会员费这种几乎0成本的业务赚钱,商品零售部分只要保持微利覆盖运营支出就够了,最终靠海量规模、自有品牌和会员费就可以赚取巨额稳定利润。
具体到小象和快乐猴这些重资产的业务来看,小象应该能覆盖所有一二线城市,快乐猴则可能覆盖所有的四线及以上城市,这样的城市在中国至少有150座,覆盖人口预计在6亿左右。
在同样的一二线城市,小象和快乐猴未来满足的可能是不同的两类人的需求,前者更偏白领、时间敏感、价格相对没那么敏感;后者更偏居家、价格敏感、更喜欢逛的体验。一二线市场,两者用户群肯定会有重叠,但同一个用户,实际上有时候喜欢到家服务,有时候也需要去线下逛一逛。
我在9号晚上逛的时候,听到两个年轻人对话,可能是情侣,男孩对女孩说,“这种店铺如果开在我们老家,你说生意得多好啊。”
他的潜台词是,商品品质比一般小店好多了,价格还便宜很多,但我不知道他是否理解,这背后其实需要非常重的资本支持以及行业积累。
同时,我也听说超盒算开始从自营走向加盟模式了,这是这个业态向更广大人群渗透的信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模式的生命力。
不知道有多少人意识到,中国的零售业态正在悄然发生变革,用户群体、消费习惯、价值主张都在发生渐变,有很大的可能性,5-10年后,本地消费会占据比现在重要得多的价值。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基于本地的供给在崛起,山姆、开市客、盒马、小象、朴朴、叮咚、快乐猴、超盒算、京东七鲜、名创优品、赵一鸣们的脚步只会加速,尤其是快乐猴和超盒算之类的折扣零售,会加速质价比模式的下沉渗透。随之而来的,是消费的人用户习惯、价值主张的迁移,00后已经是消费主力军,它们从小就习惯了30分钟的外卖,现在都明白了30分钟可以闪购万物。而即配运力经过外卖大战的刺激,叠加高失业率背景下运力的过剩造成长期配送成本下降,基于本地的消费平台的成本和效率在齐头并进。
高端消费者去山姆、开市客、盒马,中端用户在小象、叮咚、朴朴、快乐猴、超盒算之类的渠道得到满足,长尾需求大部分能够最终靠闪购即时满足,细分需求在快马送酒、赵一鸣、名创优品实现,我看不出来这个势头缓解的迹象,只看到加速的趋势越演越烈。
外卖大战的发生,是有它的时代背景必然性的,淘宝正在大张旗鼓地进行品牌商家的闪购上淘扩张,本地消费的数字化浪潮在加速,这种加速有新生,有融合,有替代,本质上是消费的人需求变迁的必然结果。
浪潮之下,外卖大战、折扣零售大战、闪购大战,都只是浪花一朵朵,这些只是开胃菜,未来已来,我们是经历者、参与者,甚至推波助澜者,谁都无法置身事外。
还有密码货币群、MSTR、Hims、NBIS、英伟达、特斯拉、苹果、Google、Meta、亚马逊、微软、台积电等十几个美股个股群